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域新闻

广西浦北:“链上”代表联络站精准赋能陈皮产业

2025-10-28

在广西浦北县陈皮产业园内,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不是建在社区村屯,而是直接建在了火热的陈皮产业链上。这里进出的代表,多是陈皮产业的“局内人”;他们讨论的,多是柑树的病虫害防治、陈皮的仓储加工与市场拓展。这正是浦北县人大常委会为破解产业专业化履职难题,探索建立的陈皮产业代表联络站。

浦北县大红柑种植面积已突破19万亩,直接从业群众超2万户。面对如此庞大的产业链,如何让人大代表的履职更精准、更高效?
“把履职平台建在产业链上,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群策群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大动能。”浦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班博文道出了初衷。
陈皮产业代表联络站的“专业性”是其最大特色。站内26名全国、自治区、市、县、镇五级人大代表中,既有深耕一线的种植大户,也有精通加工销售的企业家,还有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他们聚在一起,是名副其实的“内行人”共议“专业事”。
“我们果农想邀请种植技术专家到现场指导,想法反映到联络站后,人大代表第一时间就落实了。”果农容家明的切身感受,印证了联络站的实效。
除了及时回应个体诉求,代表们更着眼于产业发展的共性难题。建站以来,代表们围绕资金、技术、政策等核心问题提出建议40多条。其中,“推进‘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建设”“探索‘政府+企业+农户’防治黄龙病模式”等关键建议,被直接吸纳进全县柑橘产业发展规划,为科学制定《浦北县陈皮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撑。
代表们不仅是“建议员”,更是“行动派”。钦州市人大代表、一家陈皮科技公司总经理符敬森,自己就是种植能手,他种植的大红柑品质优良,亩产超3000公斤。他积极发挥代表作用,每年带动就业300余人。“人大代表就是要多为群众说话、多为群众办事。”符敬森说,“今年我还会围绕发展浦北百亿陈皮产业提出建议,推动产业走得更远。”
在各级代表的带动下,浦北群众种植热情持续高涨。截至今年10月中旬,全县新增种植面积2.09万多亩。联络站还主动作为,牵头组织企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了10多场推介会,达成项目签约金额5.6亿元,意向购销金额3.6亿元。
据统计,建站以来,该联络站已累计协调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70多个,解决率95%以上。从修建产业路打通运输“最后一公里”,到组织技术培训护航种植环节,再到开拓市场助力产品销售,代表联络站贯穿了陈皮产业发展的全链条,让“小陈皮”真正成长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禤文觉 佘鸿雁)
来源:人民网

公众号编辑:房山乞


Copyright © 2024 - 新时期县域建设研究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2023117525号
首页  |   关于中心  |   新闻中心  |   县域服务  |   案例中心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