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三月,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也处处散发着奋斗的热情。
2025年3月5日,高州。当天,这里举行了2025年“项目落地年”推进大会暨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随着隆隆机声响起,挖掘机、工程车协同作业,标志着由中建八局承建的省道S277线高州至茂南段改建工程(潘州大北)第三标段项目正式全面进入施工建设阶段。该项目全长约8.4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该项目作为高州市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完善城市路网、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3月5日,高州市举行2025年“项目落地年”推进大会暨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这是高州“项目落地年”的一个节点,更是高州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2025年一季度,高州集中开工项目13个,总投资42.1亿元,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而回顾2024年,高州市在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年列入广东省、茂名市的重点建设项目58项,总投资43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02亿元;58项已全部开工,全年累计完成投资约55.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5.7%,投资完成率居茂名各区(县级市)前列。2024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16亿元,增长4.6%,居茂名各县区首位。
千年古郡,活力新城。乘着建设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东风,高州斗志昂扬,正以超常规发展,以改革创新破题,奋力冲刺千亿GDP目标。
改革创新,打造实验区样板
为什么是高州?
2024年10月21日,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各项改革部署,讨论有关改革文件稿。会议指出,要支持茂名高州市建设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着力锻造坚强有力、堪当重任的领导班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更好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抓改革、谋发展、护稳定,率先在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上破题探路,持续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做大工业经济,进一步创新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模式,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在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样板。
自此,高州成为广东省首个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命名的改革创新实验区、非珠三角地区首个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
这是广东省赋予的沉甸甸的政治任务。把全省第8个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任赋予高州,两次省委深改委会议研究高州实验区建设工作,体现了广东省委对实验区建设的重视之高、期望之深。
为什么是高州?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摆在广东面前的一道坎。广东省委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而高州农村人口多、农业基础扎实,是全省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但发展不充分,工业短板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城镇化率偏低。在具有这样一种典型性特征的县域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有广阔的改革创新施展空间,同时对粤东西北县域发展又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2024年7月5日至6日,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到高州开展“百千万工程”专题调研时强调,要始终牢记总书记厚望重托,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推动改革发展,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把“三农”工作抓在手上,把乡村振兴落在地上,加快推动经济总量迈向千亿元级,努力在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争当示范。

2024年12月13日,高州市召开建设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动员大会。
此次实验区的获批和方案出台,明确了一揽子省级支持政策,为高州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实验区建设的使命,就是要立足高州的基础条件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粤东西北县域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全省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范例。
有关人士指出,建设实验区,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既有利于在更大范围调动整合各方资源,为高州高质量发展汇聚人力财力物力支撑,又有利于锻长板补短板,促进高州城乡、工农等全方位协调发展。
谋定而后动:补齐工业短板,跳出“三农”建设实验区
改革开放以来,高州发展成就有目共睹,逐渐形成了教育、医疗、农业三大名片。如今的高州,是全省水果第一县、全省农业第一县、中国荔枝之乡,农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广东各县(市)第一;是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医改示范县”……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高州的产业发展不平衡相当明显。比如,高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1∶26.4∶48.5,工业是其最大短板。
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州仍然自我加力加压,向省委、省政府立下“军令状”,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即2026年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
突围靠什么?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明确指出“高州要率先在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上破题探路,持续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做大工业经济”。
2025年3月23日,“十二花神”齐聚滩底采风,开启微短剧新篇章。
显然,尽管高州实验区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冠名,但只有跳出“三农”抓“三农”,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理念,才能切实打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约,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事实上,高州已经提前谋划补齐工业短板。
近年来,高州聚焦工业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园区框架从无到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一园多区”拓展、版图促进金属制造、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轻工纺织等集群发展体系加速形成;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抢抓佛山茂名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的机遇,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近年来,规划建设了金山、城东、石鼓、蒲康等工业园,产值约占高州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
比如,2024年5月正式动工的申菱特种空调和通风设备制造项目(下称“申菱环境”)目前已竣工,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2025年6月即可投产。申菱环境是佛山与茂名产业对口帮扶协作的首个重大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10亿元,可创造直接工作岗位超800个。
申菱高州基地
据悉,2024年,高州主动乘着佛茂协作东风,继续强化转作风抓落实“十条硬措施”、全员招商、“多对一”服务企业等举措,工业产业、招商引资迎来一个个高光时刻:招引超千万项目78个、中财管道等13个项目建成投产、佛茂蒲康工业园2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开园即满租……
在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高州也积极探索“反向飞地”模式,主动在珠三角设立研发、孵化、人才等基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4年,“反向飞地”园区成功引入企业17家,总投资达121.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高州补齐工业短板,更多的是与时俱进,突出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低空经济等领域前瞻性布局,有效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以场景应用为导向,推动低空产业与物流、工业、农业、文旅等领域之间实现更多“跨界融合”。
成绩的背后,是高州近年来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打好“招商引资牌”等一系列举措。
比如在营商环境方面,高州借力佛山横向帮扶,推动办事标准、流程和时效与佛山全面接轨,建设“类佛山”制度环境。以更大力度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严格落实重大项目全程审批代办、一般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等工作机制,提升审批效率。

中财管道项目
中流击水,奋楫者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州将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其他各领域改革。2025年高州深入开展人才入县下乡、“双百行动”、“文体+”赋能乡村振兴等行动,把夜间经济、庭院经济、短剧经济、微产业园等作为改革创新小切口,助力乡村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统筹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同时,围绕“金(山)金(塘)石(鼓)”产业带建设,按照“金山高端智造、蒲康电子轻工、城东食品健康、石鼓新材料”的定位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突出用地供给,把基础设施建设挺在前,进一步优化各园区空间布局,为企业落地腾出广阔空间。
“今年(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说,高州将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以建设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高州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样板。
来源:《“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系列丛书 综合卷
编辑:木树林